据新华社北京7月16日晚报专电虽然肉眼无法看见,但当分子和分子碰撞时,也会像光波一样发生干涉现象……在不久前的实验中,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了这种现象。
专家认为,作为分子的物质波特性的表现,这不仅使国外科学家10多年前的理论预测得到证实,而且进一步丰富了量子理论。从1983年起,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瞄准这一国际前沿进行了坚持不懈的研究。他们发展了一种新的非常灵敏的激光光谱方法来测量一氧化碳分子碰撞传能的截面。
通过碰撞,分子之间可以传递能量。但令科学家们困惑不解的是,在有些情况下,能量传递的测量结果与前人的传能理论很不相符。为什么?经过反复实验和理论上的研究,科研人员最终推导出一个新公式,与实验结果非常符合,证明了量子干涉效应对分子碰撞传能的重要影响。
“这是物质的波粒二象性在分子碰撞传能中产生的一种新效应。如果不考虑这种效应,能量传递的理论将不精确。这对于激光、光化学、光物理、光合作用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科学家的这一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物理》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和高度评价,甚至还成为一次著名国际会议的中心议题。
科学家还在实验中进一步发现,不同的碰撞条件,干涉相位角也不一样。
最近,我国科学家在钠分子碰撞实验中也观察到这一效应。受到鼓舞的科学家将进一步在分子束中进行研究,以对这一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建立一个更为精确的理论系统。